來源:【嘉興日報-嘉興在線】
“在冷靜沉著的獨立思考裏,在閃耀智慧的唇槍舌戰裏,我們懷著激情的節奏,劍指蒼穹。我們思考,我們闡述,我們辯解,我們用才華橫溢的個人魅力,用成敗與共的團隊精神,在對峙裏培育團結的種子,在激情裏閃耀理性的光輝……”
今天下午第四節課,在嘉興一中報告廳內,嘉興一中第一屆“明倫杯”辯論賽高一高二年級對抗賽在比賽主席曹夢迪的精彩總結中圓滿結束。
“精神的富足更能催生廉潔“,這是此次辯論賽正方辯手們的觀點和辯題。嘉興一中201班田新哲、207班張凱倫、209班陳嚴心哲、209班王梓彥4位學生組成了範蠡湖畔隊。
嘉興一中109班呂一飛、109班章生林、109班胡冰健、109班盛侃行4位學生組成了明倫堂前隊以“物質的富足更能催生廉潔”為辯題,和正方辯友們進行了一場精彩辯論。
深厚的文史成為金句倉庫
範蠡湖畔隊對自己的辯題做出了這樣的解讀:“對一個人來說,精神豐富充盈,品格端方,有堅定理想追求狀態,相較於物質層麵的豐富,更能夠催生不貪汙之行為與清白高潔之品性。”
範蠡湖畔隊的4位高二學長,以古今中外眾多名人名言作證自己的辯題。“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精神富足的人心裏有一道信仰的長城,有高於常人的自製力。這使他們在麵對誘惑時,能夠堅守人格和精神方向。
千百年來,華夏大地上有許許多多的中華先輩心懷敬畏和憐憫,將天下蒼生的“公利”放於自身私利之前,以身作則踐行廉潔。
杜甫貧困潦倒一生,盡管自己唯一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也要高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將廉潔推向天下;
範仲淹改革失敗,謫守鄧州,生活困苦仍能道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擔當;陸遊顛沛流離一世,依舊以“位卑未敢忘憂國”傾吐拳拳之心, “僵臥孤村”而廉潔之心不改。
“先賢們在物質窮苦的狀態下也能心懷天下,如他們一般精神富足的現代人又怎會損害社會公利來滿足自身私利呢?”
巧妙解讀關鍵詞語
高一年級的學弟學妹作為明倫堂前隊,要以“物質的富足更能催生廉潔”為辯題,對高二學長們的範蠡湖畔隊進行反駁。
沒法在廣袤的文史故事中擷取如學長們在正方辯題中那麽多正麵事例,作為反方辯友的明倫堂前隊一點不急,而是巧妙地把重點落到了對“催生”和“精神”這兩個關鍵詞的解讀中,換掉了對自己不利的重心和依據。
“富足即豐富充足,而充足的意思是多到能滿足需要,物質的充足即物質豐富且多到能滿足主觀需要。精神即思維意識,本次辯題中的精神是指人的精神活動,其含義不同於‘雷鋒精神’這個名詞中的‘精神’。‘雷鋒精神’中的‘精神’是品質和道德。因此,本次辯論中的精神富足不等於道德高尚。”
“因為精神富足不等於道德高尚,所以不能說明人有足夠的自控力。社會學家費孝通在《從欲望到需要》一文中指出,精神意誌所控製的是人類行為的可能,而真正決定人類行為方向的是欲望。因此精神上的富足,隻是決定了人做出廉潔行為的可能,真正支配人是否廉潔的是欲望。”
“對方辯友一直說人的貪欲是無盡的,不可能得到滿足。但我方一再強調,物質富足是主觀的富足,這個辯題是建立在物質已經富足,即人的欲望已經被滿足的基礎上的,那他還有什麽理由不做出廉潔之舉呢?”
“今天辯題裏說的‘催生’,如果對方的精神富足裏不包含廉潔的相關精神,那麽這個‘精神’裏便不存在‘催生’的作用,因為‘催生’是從0到1,而不是從1到多……”
嘉興一中書記沈微微為明倫堂前隊頒獎
嘉興一中校長盧明為範蠡湖畔隊頒獎
據悉,為了鍛煉高中學子的思維表達和思辨能力,明曉人倫,成德達才,成為有教養、有責任、有擔當、有後勁的嘉中學子,嘉興一中明年將繼續舉辦明倫杯辯論賽。
(照片由嘉興一中提供)
南湖晚報教育 相伴成長之路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